欢迎您来到今日会东!

不是“黄牛 ”胜似“黄牛 ” 扎根农田写人生

2023-05-19 观看8156 次

我县是农业大县,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县所有农业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他们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先进理念的倡导者、农业科技的实践者,也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

“这一片就是氮肥施得过重,导致植株疯长,植株长得高,但马铃薯的品质并不好,所以要用专业复合肥,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施肥。”烈日下,今年57岁的王太才半蹲在田地里一边查看马铃薯叶片情况,一边向农户科普马铃薯施肥的注意事项。

1.jpg

1984年王太才从凉山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在堵格镇、淌塘镇、姜州镇、铅锌镇等粮油主产区从事地膜玉米、地膜育秧、水稻宽窄行、水稻抛秧、洋芋脱毒薯、小春马铃薯、“双低油菜”等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9年来,王太才的工作大部分都扎根在田间地头。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选育出更加优质的马铃薯品种,他多次到云南引进新品种试种,同时在堵格镇、淌塘镇、新街镇、野租乡改良种植方式,组织马铃薯高产示范和攻关。2011年,他在堵格镇马铃薯核心示范片内种植高产攻关试验1.07亩,经测产验收亩产量为鲜薯3553.5公斤;2017年,他主持完成马铃薯高产攻关试验田经州级专家组进行实收计产,折合亩产5301.1公斤,商品薯率86.15% ,创四川省马铃薯实收高产纪录。

2.jpg

2012年,钱应能从传统生意转行到中药材种植,因种植技术欠缺,导致药材长势不佳。

“当时在林下种植芍药的时候,面临缺水、缺肥、经验不足等问题,虽然投入了不少钱和精力,但是一直没有见到成效。”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钱应能说。

3.jpg

在王太才的技术指导下,初夏,钱应能在林下种植的芍药争先绽放,颜色各异的芍药花层层叠叠,灿如云霞,清香满园。如今他在新街镇种植的4000余亩中药材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凉山州首家1万亩中药材观光基地也正在有序打造中。

近年来,王太才参加完成的《高产、抗病、广适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1号选育及推广运用》荣获201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12月主研完成的《会东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与推广》获得2007年—2009年会东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21年,他被评为天府农业大师;2013年被评为凉山州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凉山州第四届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4.jpg

“他自己像一头‘老黄牛’,把我们也带成了‘老黄牛’,我工作30年来,他是我见过工作最认真的那种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田间地头搞科技推广和研究,他这种敬业、钻研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和他一起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们觉得很有动力,很有意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边琳玲说起王太才,满脸的崇敬。

在王太才办公室里,一叠高高的获奖证书见证了他的努力和付出,也见证了他的收获。

会东县农业系统联合机关党委书记刘朝国介绍:“王太才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他吃苦耐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业务水平在同行业内都比较突出,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员工。”

 “通过几代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会东的农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的产量在逐步提高,农业抗灾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掌握的经验传递给年轻同事,推动我们的农业取得新的成效。”说起下一步打算,王太才充满信心。

记者 | 雷国香

审稿 | 赵海华 杨海灵

编辑 | 郑在朝